
遠嫁
浙江傳媒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
遠嫁
浙江傳媒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
《遠嫁》講述的是女兒即將遠嫁,父親依依不捨的故事。女兒大早上就忙著化妝,要出門時手忙腳亂的找鞋子,父親默默的遞過鞋子又默默的推出人群,看著女兒美麗的面容;女兒要出門了,父親愣了愣,拿著外套遞給女兒,擔心女兒冷;最後女兒上車,父親面帶微笑的看著坐在婚車上的女兒,從背後拿出飯盒,叮囑女兒路上記得吃飯,女兒回憶起年少時對父親說的“永遠不離開你的身邊”這句話,不禁落淚;父親關上車門,朝已遠去的婚車招手。 《遠嫁》沒有用太過美麗的鏡頭來講述故事,用的是普通父親的視角,普通的視覺語言來展示故事,因為我們覺得,這個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每天都有人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用平淡的鏡頭語言,細膩緩慢的剪輯節奏能更好的讓人體會到親情的深刻。 製作團隊 導演 彭慧 攝影 王惠丹、尉佳雯 編劇 李玫、沈佳 剪輯 宋丹琦、曹鈁淇 音樂 筷子兄弟 主要演員 李玫、方貴山 製片 羅康妮

巧合
浙江傳媒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
巧合
浙江傳媒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
短片以一種荒誕的記敘手法演繹了一個偶然撿到員警證的精神病人因為要騙取外賣大嬸手中的外賣,便聲稱自己是員警,耍了一把外賣大嬸,讓她懷疑社區裡的墨鏡男是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最後趁著外賣大嬸去買口罩的時間,精神病人偷吃外賣,等到外賣大嬸回來發現,精神病人已經被員警壓制,這會兒才明白原來自己是被精神病人耍了。某一天,外賣女人去社區送外賣的時候,突然送到墨鏡男家中,才知道墨鏡男之所以帶墨鏡是因為是個斜眼,墨鏡男並不是走私販,門關上以後,外賣女人想想發生的一切,木訥了。 本片重在於其趣味性和荒誕性,以一個神經病的視角去矇騙了所有觀眾,最後才讓觀眾明白,原來這一切都只是一個精神病人的惡作劇。本片是一部心理片,一切都是巧合,沒有任何預謀,精神病人只是利用人們內心的猜忌心理和不確定心理讓外賣女人去相信他所說的一切,最後當外賣女人得知自己被騙的時候,她木訥得好像自己才是一個精神病人一樣,其實生活中很多東西是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有些事情就是很巧合,你內心擁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你可能會很無厘頭的去相信任何一謊言,等你發現你錯了的時候,不用驚訝,因為這都是正常的。 製作團隊 導演 唐迎 攝影 費悅 編劇 李丹維 剪輯 唐迎 李丹維 音樂 唐迎 李丹維 主要演員 楊瀚 張境鋒 張以鳴

一言難盡
浙江傳媒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
一言難盡
浙江傳媒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
在浮囂的城市生活中,人們早失去了溝通的能力,轉而變成一個個臉帶面具的封閉者。女主人公是唯一一位依舊願意與周圍人溝通,內心積極的都市白領。但在城市的大背景下,無論是晨起買早飯還是下班回家,她都得不到互動,世界只有她一人的聲音。當她回到家的那一刻,在短暫的得到寵物給予她的互動後,她也驚訝發現了那個屬於她的面具。在最後的思索下她也選擇了順從這個社會的規則。 我們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冷漠的“陌生人”社會。為何會變化至此,這中間的爾虞我詐,社會生存都是一言難盡的事物。也是因為這樣,我們現在的城市生活,在人與人之間變得一言難“近”,距離越來越遠。所以這部片子通過相對風格化的鏡頭旨在於號召溝通的力量。而最後的悲劇結局也是一個哲理思考。 製作團隊 導演 朱嘉祺 攝影 沈雨婷 編劇 盛盈洲 剪輯 張世成 音樂 楊依文 主要演員 盛盈洲 嚴紫馨 高振玫 劉雪芹

超凡=平凡+不凡
浙江傳媒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
超凡=平凡+不凡
浙江傳媒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
以公益宣傳片形式,通過表現常人眼中風光的藝術工作者不為人知的一面,從他們從事藝術工作的不凡直入他們背後的平凡,以及超越常人的努力後達到的“超凡”,來體現“平凡和超凡只有一點距離,就是堅持夢想,並為之不懈努力”。 從畫者、舞者、小丑演員三組藝術工作者的事例為基礎,用不一樣的細節、不同的劇情和角度詮釋相同的主題——平凡的自己+不凡的努力=超凡的獻禮。 製作團隊 導演/編劇/製片 王莉 攝影 楊啟琛、周逸豪 燈光 楊啟琛、李雨豪 美術 唐筱婷、張新蕊 剪輯 楊啟琛 音樂 朱嘉文 主要演員 李昕妍、諶鼎元、王莉

見習死神
成都理工大學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見習死神
成都理工大學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被調劑的愛神lucky意外成為一名見習死神,這和她本來的志向完全不同,但是在巨額工資之下,lucky妥協了,開始了她的實習之路。在完成實習任務的過程中她遇到了三種人,該死的沒死,不該死卻死掉了,以及一個正準備自殺的人。三個看似與死神lucky無關的意外事件。Lucky本身一開始並沒有主動參與別人的死亡,最後卻被觸動主動幫助別人。雖然lucky沒有成為一名真正的死神,卻還是堅守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死亡可以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但也可以用輕鬆的語境表達出來。在lucky眼裡,人的死亡只是她的一個實習任務,在死神主管眼裡只是他考驗lucky的衡量指標。對小a來說只是挽回男朋友的手段。可是死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件很難過的事。 死亡既是結束也是開始。 如片中人物一樣,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難處,但是卻都有著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就像開篇的歌詞裡寫的:多麽美妙的生活,怎麼好意思不活。 製作團隊 導演 朱春鴿

萌芽中的小種子
義守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萌芽中的小種子
義守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胡善雅與胡善琳是一對很可愛的姐妹花,2014年,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因此回來台灣發展。而在這之前,他們都長期定居在加拿大。在回台灣後,小朋友有一段時間,被父母安排在台灣的平地國小唸書,然而因為是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讓一直以來在加拿大生活的姐妹花,一直有適應不良的問題。因為經常和父母抱怨,在家長的了解與觀察下,他們決定把孩子送到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原住民。在原住民國小的上課方式,因為以實作的方式居多,除了課業上的學習,校方也有一些原住民的課程,讓學習變得更生動有趣。然而,城市的孩子,與高山上的孩子,在生活習慣上,也會又一些差距。我們的畢業專題,主要是以跨文化的內容為主題,因此,在我們的專題報導裏,將會帶觀眾到長榮百合國小,看看這對姐妹花與當地的孩子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製作團隊 畢業專題代表人/專題採訪 蘇殷慧 攝影 張菽真 剪輯 黃于庭 攝影助理 章瑄

五犬
朝陽科技大學 傳播藝術系
五犬
朝陽科技大學 傳播藝術系
導盲犬的現身,不只單純改變視障朋友的生活型態而已,而是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要成為一隻台灣的導盲犬非常不容易,人行道的訓練、穿越斑馬線及行走間的障礙物等等,對於在國外培訓的導盲犬要再額外訓練都是非常艱難的。根據國際導盲犬聯盟的估計,理想的視障者與導盲犬的比例應是100:1,每100名視障者中就要有1人需要並適合使用導盲犬,然而全台的視障者約有6萬多人,應該要有600隻導盲犬供視障者使用,但台灣服役中的卻僅有43隻。視障朋友不是要博得社會大眾的可憐施捨,更不是自身的特權,而是一分尊重與接納,尊重導盲犬存在的價值,接納導盲犬與視障者是一體的事實。 製作團隊 導演 盧弈萱 製片 邱靖純 企劃 吳瑜珊 攝影 羅郁茹 剪接/成音 曾曉昱